“十四五”以来,湖南通过就业驱动、产业带动和实施以工代赈项目,让搬迁群众拥抱新生活、走上致富路。湖南邵阳新宁县白沙安置点是当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最多的一处,这里1000多名居民以前都居住在深山中,面临着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窘境,然而,在告别穷山沟进城入镇成为“新居民”后,居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侵删)
今年39岁的胡玲玲是陕西人,2005年在广东打工的时候结识了湖南新宁县的刘秋海,两人随后发展成为恋人。可是让胡玲玲万万没有想到,当时的刘秋海家居住在新宁的大山里面,房子很破旧,还是20世纪60年代修的那种木房子。
胡玲玲和刘秋海完婚后,两人又去了广东打工,这些年,他们一直都在外地漂泊。随着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推进,胡玲玲一家可以搬迁到距离新宁县城只有8公里的金石镇。
不仅有了商品房,孩子还能在小区附近的学校上学。让她更惊喜的是,当地依托产业园区在安置点引进了电子、鞋业、服装、皮具等工厂,大力发展帮扶车间,为他们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在这里,也有越来越多像胡玲玲这样的搬迁群众实现了“楼上生活、楼下就业”。
白沙安置点位于新宁脐橙的主要产区,当地积极引导搬迁户通过承包的方式,大力种植脐橙增加收入,还让搬迁户学习脐橙修剪、无人机飞防等技能。目前胡玲玲的丈夫刘秋海已成为一名职业农民飞手。
现在,安置点内建设了便民服务大厅、超市、学校、卫生室等各类配套设施,“村民”成“居民”,不只“搬个家”,在产业带动、就业帮扶的同频共振下,搬迁群众畅享着新生活。
(总台记者 李艳君 王延均 新宁融媒)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潇洒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