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定“消费”标准便于司法实践操作

❤

原标题:划定“消费”标准便于司法实践操作

□ 朱广新

大众关于是否应支持“知假买假”者索赔请求的争议由来已久,争议的焦点在于,“知假买假”者是否属于消费者,其购买行为是为了谋利还是消费。食品消费领域的“知假买假”行为,是群众对明知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仍然进行购买的通俗说法。实践中,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情形较复杂,如进口预包装食品外包装上没有中文标签,有的消费者此时虽然知道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仍然愿意购买、消费。但对物品的“真假”是否明知,不是认定其属于消费者的必要考虑因素。因此,不能一概认定“知假买假”者都不属于消费者。动机具有复杂性、多重性、隐蔽性,在实践中较难审查和认定,这也是造成之前司法裁判标准不统一的重要原因。此次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典型案例,以是否超出生活消费需要作为是否支持购买者惩罚性赔偿请求的标准,坚持在“消费”范围内适用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精神,在司法实践中好操作、易适用,有利于消弭争议、统一规则,更好发挥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于净化市场、保证食品安全的作用。

(刘洁整理)

(法治日报)

一图读懂|如何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北京服务”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发布暴雪蓝色预警

江西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十百千万”工程行动计划

高清大图!看“超级潜龙”沁润大湾区

南方阴雨雪天气持续到月底 北方今起缓慢升温 全国天气速览→

暴雨黄色预警:江西广东福建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

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发布大雾黄色预警_5

国际残疾人日|坐着,我们也要双双起舞!

末伏开启北京最高气温仍将超30℃ 夜间西部北部有分散性雷阵雨

加拿大将推行新试点计划以吸引更多护理人士移民

湖北省随州市发布霾黄色预警

浙江江山院所联动促履行

划定“消费”标准便于司法实践操作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潇洒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