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妈妈给女儿掏耳朵,仔细一看直冒冷汗

小编

好奇心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他们除了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还会时不时探索自己身体的小孔。有些孩子甚至会将各种小滚珠、豆类、小玻璃球等塞入自己的嘴巴、鼻子、耳朵里,造成严重后果。

杭州妈妈给女儿掏耳朵,仔细一看直冒冷汗
(图侵删)

最近,李女士的女儿陶陶(化名)就吃到了苦头。李女士给7岁的陶陶掏耳朵时,发现孩子耳朵里有一个小东西怎么也掏不出来,马上带孩子来到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路上,李女士得知这个“小东西”是三个月前孩子出于好奇塞进去的。塞进去容易,可想要取出来就没那么简单了,孩子害怕妈妈生气一直都没有说出实情。

耳鼻喉科郭永康医师检查发现,陶陶耳朵里的“小东西”其实是一颗黄豆,成功取出后发现黄豆已经发芽。陶陶和妈妈离开前,郭医生再三告诫她以后不要再把小东西放进耳朵里。

无独有偶,事发当天急诊又来了一位出现耳道异物的小朋友,这次取出的是一颗黑豆。

其实,类似的情况已经不止一次出现,去年还有孩子模仿孙悟空的样子,把橡皮泥做成“金箍棒”放进了耳道内。

郭医生说:“小朋友多活泼好动,好奇心满满,可能会学习大人或动画片里的动作,把小东西往耳朵里塞,如果取不出来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人体的外耳道并非是一条笔直的通道,而是弯曲的。外耳道异物是临床常见的外耳道损伤性疾病,多见于儿童。

耳道异物分三类:非生物类,如石子、小玩具等;植物类,如豆类、种子等;动物类,如飞虫、蟑螂等。一旦异物抵达耳道深处与鼓膜相邻处,会导致疼、痒等不舒服的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外耳道炎、外耳道血肿或鼓膜穿孔。

对此,郭医生提醒广大市民,如果孩子耳道进异物,家长不要慌张,也不要用耳勺使劲掏,以免造成孩子外耳道和鼓膜损伤。更不要滴一些药物到耳朵里,如豆类被泡胀后可能会发芽,而且有可能导致异物越来越深,接近鼓膜。患者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取出,避免自行取出时不慎损伤外耳道肌肤及耳膜,或将异物越推越深,给异物取出造成更大的困难。

(萧山日报)

中国贸促会:6月份全球经贸摩擦指数继续处于高位区间

三亚“最美农民工”发布仪式将于3月22日举行

北青快评|多方合力为户外运动系上“安全绳”

辽宁省辽阳县发布雷雨大风蓝色预警

四川举办2024年“中华慈善日”暨“天府慈善月”主题活动

(新春走基层)美国女婿“马大哈”的中国年:带着母亲感受地道“年味”

河南省南阳市发布大雾橙色预警_5

阿根廷胡胡伊省发生4.5级地震

浙江省安吉县发布寒潮蓝色预警_1

山东省新泰市发布大雾橙色预警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从合规渠道领取使用消费券

遏制“回流药”人人有责

杭州妈妈给女儿掏耳朵,仔细一看直冒冷汗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潇洒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