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乡舌尖民俗遇中秋 商家巧借非遗促消费

小编

中新社南宁9月17日电 题:壮乡舌尖民俗遇中秋 商家巧借非遗促消费

壮乡舌尖民俗遇中秋 商家巧借非遗促消费
(图侵删)

  作者 俞靖 李少彤

  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安马乡,每至中秋佳节,人们将蒸熟的米晾晒,经研磨成粉,制成米饼,用可食用颜料绘制上山水、花鸟等图案,一个寄托平安顺遂、幸福安康等好意头的古法月饼制作完成。“制作月亮饼这一习俗,我已保持了七十年,古法月饼制作手艺也传了好几代人。”九旬高龄的覃爱兰近日受访时说。

  中秋佳节来临,民众们花式祭月,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在广西乡村,民俗美食焕发新意,人们做“月亮饼”“捏马仔”增添过节仪式感。在都市中,热衷非遗的年轻人在新中式茶饮店体验錾刻工艺制浮雕画,身着汉服巡游赏月,舞非遗滚灯,营造中秋氛围。

  与覃爱兰相似,同样家住宜州区的吴善娥坚持手工制作非遗“小马仔”多年,每逢中秋节前夕,院中便搭起蒸笼制作“马仔”,米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便是她最忙碌的时候。

  吴善娥介绍,“捏马仔”是壮乡民间习俗,盛行于广西多地,每至佳节,人们将糯米粉舂捣制成米团,用手捏塑成动物形状,再经蒸煮上色,便成了形态各异的“小马仔”,被壮乡民众用于供奉月亮,也可置于孩童手中咀嚼把玩。

  与传统的中秋习俗不同,随着热衷非遗的年轻人增多,商家在中秋节推出主题活动,深挖过节仪式感。

  记者走访广西南宁市街头,在新阳路一家新中式茶饮店里看到,年轻人在中秋节参加錾刻工艺沙龙,扎堆饮茶学艺,制作浮雕画。该店负责人介绍,店中主打非遗元素,常邀年轻绣娘合作,不定期举办非遗主题活动,推广广西壮锦技艺等非遗。

  柳州汉服活动小组负责人道子介绍,中秋节活动呈现多元趋势,除传统拜月仪式活动外,相较传统“搭台唱戏”的大型中秋主题活动,民众更倾向于角色互动场景打造,商家邀请表演者身着汉服饰演“仙女姐姐”“嫦娥”“卖货郎”等角色巡游,以互动体验吸引消费者。

  道子表示,汉服巡游演绎将传统文化与角色扮演结合,演员走下台,与民众近距离互动拍摄,满足民众分享欲的同时,传播了汉服饰文化。

  此外,在巡游过程中,表演者常会借助道具增加互动性。在今年中秋佳节,道子亲手学习制作了非遗滚灯等道具,通过表演舞蹈介绍滚灯,帮助观众理解中华传统文化。

  近年来,非遗火壶表演等项目在中国各地街头上演,每至佳节,非遗元素便成为商家揽客新方式。打造非遗鱼灯展览,搭设国风市集,多元化的文化体验正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促进非遗消费。(完)

(中国新闻网)

(新春走基层)美国女婿“马大哈”的中国年:带着母亲感受地道“年味”

寒至长三角 食中生暖意

进入活跃期!不少人中过招!有人眼皮腐烂

阿菲夫冲击亚洲杯金靴金球

人生是旷野!高中老师的一句话,在往后人生中激励着学生

叙利亚拉塔基亚市爆炸死亡人数升至16人

援藏医疗专家在拉萨举办健康讲座与新市民义诊活动

台风“派比安”即将登陆越南沿海 “格美”将于明晚登陆台湾沿海

云南省东川区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跻身国家试点半年 合肥跨境贸易更加便利

吉林省集安市发布高温蓝色预警

以军称空袭黎真主党武装设施

壮乡舌尖民俗遇中秋 商家巧借非遗促消费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潇洒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