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夏时分 阳光刺眼

很多人已经戴上墨镜来遮阳
戴墨镜并不是今人的专属
早在唐朝就有了
不信,你往下看↓
唐朝的“墨镜”是金属做的
薄薄的铜片被锻压成连体双桃形状
边缘和中央都钻有
密集且排列整齐的小孔
这就是唐朝的“墨镜”
铜眼罩
与现在的墨镜相比
铜眼罩虽然有点笨拙且其貌不扬
但透过眼罩中央的小孔
佩戴者可以清晰地看到眼前景物
你可能会问
没有“腿”的铜眼罩如何佩戴?
原来,眼罩边缘还有布料和绑带
人性化的设计
让佩戴者感觉既舒适又方便
由于眼罩边缘的布料已经被磨成了两片
专家推测,在这件铜眼罩应被其主人长期使用
新疆吐鲁番地区
夏季光照丰富、降水稀少
形成了沙漠戈壁多、风沙大的特点
冬季多降雪,积雪期长
雪地反射的强烈紫外线
损害人的视力 严重时还会导致失明
专家推测,在这种气候条件下
古代新疆人外出时就会戴上这类眼罩
不仅可以遮挡风沙和紫外线
还能起到预防雪盲症的作用
这副眼罩
或是玄奘同款
除了铜眼罩
阿斯塔那古墓还出土了
其他材质的金属眼罩
专家介绍
这些金属眼罩大部分的制作时间
为公元4世纪到7世纪
是当地人出行必备之物
高昌国人还创造性地
将眼罩和覆面(又称面罩或面衣)相结合
制成既保暖又护眼的面罩
据说,唐代僧人玄奘前往印度取经时
路过高昌国
高昌国王麴文泰就曾经送给他这样的面罩
以抵御新疆地区的风沙和寒冷
△ 在阿斯塔那古墓群,考古人员发现了三件布料的覆面。这三件覆面上都连着相同形状的金属眼罩。图片来源:《国宝档案》高昌铜眼罩
古人还有这些防晒“神器”
除了眼罩和面罩
古高昌人还流行佩戴幂䍠(lí)和帷帽
幂䍠原本是胡羌民族一种和面罩极为相似的服饰
它一般用黑色的布料制成
长度能达到人的胸部
除了露出眼睛和鼻子之外
其余部位全部遮蔽起来
△ 彩绘骑马戴帷帽仕女泥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帷帽是在幂䍠的基础上改造而来
它的主体用一种质地较硬的藤条或席片做骨架
上面绷上布帛
然后用一圈网纱缀在帽檐上
使网纱遮面的同时又不妨碍视线
类似的帷帽也是当时唐朝长安
非常流行的一种服饰
小小的铜眼罩
不仅体现了古人护目的智慧
也成为中原同西域
文化融合、碰撞的代表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锋 文案丨邵希炜 视觉丨朱灵萌 审校丨朱冬梅 统筹丨刘莹 田昊原 特别鸣谢丨吐鲁番博物馆 总台新疆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