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侠名

昨天,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共计9章62条,突出以城乡融合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以期实现城乡优势互补、功能互促、要素互动,将为本市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条例将于7月1日起施行。

以“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图侵删)

目前,本市有13个涉农区,206万农业户籍人口,约1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仍有4198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约2038万亩农村集体土地,集体账面资产总额已达10177.3亿元。全市农业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虽小,但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压舱石作用。

本次立法出于怎样的现实考量?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办副主任姜俊梅介绍,北京作为超大城市,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突出的短板依然是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如何充分发挥“大城市”对“大京郊”的带动作用,依托超大城市的资金、资源、人才、市场等突出优势,促进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增实力;如何有效强化“大京郊”对“大城市”的服务功能,实现城乡间的优势互补、功能互促、要素互动,使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本次立法中研究思考的重要出发点、制度设计的重要着力点。

纵观条例全文,“城乡融合发展”是条例最为重要的关键词之一,也是本市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其中,在总体要求上,总则部分就已开宗明义,强调本市乡村振兴促进工作要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发挥乡村的特有功能,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在章节体例上,《条例》采用了“城乡融合”+“五大振兴”的布局,单设城乡融合一章,优先置于总则之后,针对本市城乡融合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涉及的重点区域、把握的关键环节、取得的实践成效集中作出了相关规定。

在具体制度设计上,条例通篇明确突出城乡融合的思路。首先,在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上,要求编制各级各类规划应当整体筹划城镇和乡村发展,统筹安排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强化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护统筹,推动标准协调、互联互通;加强对绿化隔离地区、城镇开发边界内现状村庄的发展引导,明确村居转制过程中的建设、管理、服务和社会保障要求。

在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方面,明确提出了城乡之间的有效联动。例如,条例中要求科学合理布局乡村学校,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推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延伸;推进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完善城乡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

产业发展方面,条例注重支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条例明确,支持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产业在乡村布局,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超大城市科技、人才优势,将农业科技创新纳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保障超大城市的基础性、多样化、便利化消费需求,完善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制度,鼓励发展食品加工、净菜加工、中央厨房等业态,促进农超、农社、农企、农校对接;引导乡村民宿、林下经济等产业健康发展,鼓励利用闲置集体设施和农民住宅发展乡村民宿、餐饮和文化体验等产业。

文/本报记者蒋若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发布冰雹橙色预警_1

天津“两抢”案件连续两年100%破获 民生案件破案率再创新高

袴田岩被控杀人58年后改判无罪 日本当地警方致歉

罕见颅内肿瘤患者康复后手写七页信纸,感谢湘雅神外名医

四川省泸州市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明晚江苏睢宁这些小区将停水

“村童妈妈”张洁:投身社工事业 守护流动妇女儿童

大鹏新区:小游客化身志愿者

昌江400亩阿鲁思网纹瓜喜获丰收

新华全媒+|丰收图

两代名家携手“展”现海派艺术持续活力

中国主提!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首次通过无障碍建设专题决议

以“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潇洒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