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变化)柴达木盆地开出万亩“沙漠人参”花 创收兼顾生态

侠名

中新网青海都兰8月1日电 题:柴达木盆地开出万亩“沙漠人参”花 创收兼顾生态

(身边的变化)柴达木盆地开出万亩“沙漠人参”花 创收兼顾生态
(图侵删)

  作者 陈宗淇

  日前,记者来到柴达木盆地(都兰县)仿野生肉苁蓉种植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该基地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巴隆乡科尔村。

  肉苁蓉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都兰县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隅,降水量少、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环境为肉苁蓉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环境。

  上述基地是科尔村的流转土地,由青海道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承包,该公司副总经理鲁景说:“基地面积4.5万亩,土地流转费用属于科尔村村集体经济,村民不仅能获得土地流转的租金,也能在此务工,增加自己的收入。”

  据悉,在该基地内种植、采挖、加工肉苁蓉的季节,前来务工的村民能获得150元(人民币,下同)日薪,如遇农忙,人手更显不足,村民们的日薪则会涨至200元。

图为科尔村村民清洗肉苁蓉。鲁景供图

  鲁景说:“在肉苁蓉种植和采挖的两个多月时间里,科尔村每户村民能获得2万元左右的收入。”

  2023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将肉苁蓉(荒漠)列入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名录,这为当地肉苁蓉种植带来广阔的前景。2024年,该基地产出的干肉苁蓉增至30吨。

  “现在,我们还在研发和生产更多肉苁蓉延伸产品。随着肉苁蓉种植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我们对人工的需求不断增加,能提供给村民们做工的岗位也在增多。”鲁景说。

  由于肉苁蓉是一种寄生于沙漠树木梭梭根部的寄生植物,所以要想大规模种植肉苁蓉就得大面积种植梭梭。梭梭根系发达,广泛分布于荒漠和半荒漠地区,是防风固沙的重要植物,具有沙漠卫士之称。

  基于上述原因,肉苁蓉的种植在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带来生态效益。

  据青海道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江跃建介绍,该公司聘请当地村民,在基地内已完成人工种植梭梭500余万株,白刺300余万株,国土绿化面积达1万余亩。

图为江跃建介绍梭梭等植物的情况。陈宗淇摄

  江跃建回忆,在该基地建设之初,沙漠植物少,“我们每年扩种近千亩梭梭、白刺、白杨等植物,这些植物耐旱抗风,存活率高。”他说:“在以前的基地内,当风沙扬起,面对面讲话的人都看不清对方的脸,现在,已经很少再出现黄沙漫天的情况。”

  记者在基地内看到黄羊等野生动物频频现身,偶尔还能看到荒漠骆驼。“近年来,基地内植被覆盖率明显增加,喜食梭梭、白刺等植物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我在基地内巡逻时,经常能看到野生动物的生活痕迹。”江跃建如是说。

  在江跃建眼中,肉苁蓉的种植不仅能为当地村民增收,还是一项了不起的生态工程,他说:“多年来,我们在万亩沙漠中扩种梭梭等植物,这些植物的存活和生长情况较好,这对于防风固沙很有意义。”(完)

(中国新闻网)

广东省阳江市发布暴雨黄色预警_5

安徽省累计完成528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

广东省佛山市发布寒冷橙色预警

成套农具+大型水利工程 良渚古人这样种粮食

山东省长岛县发布大雾红色预警

德约科维奇晋级温网决赛,将与阿尔卡拉斯再次上演巅峰对决

雄安新区:节日坚守建设工地

山西货车司机称在江西遭遇1.7万高额修车费,当地通报:已成立联合调查组

中超:浙江胜南通支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_1

守护生态安全屏障 构筑“三北”万里绿色长城

全力保障汛期生活必需品供应

(身边的变化)柴达木盆地开出万亩“沙漠人参”花 创收兼顾生态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潇洒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