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发现南海卫城墙遗址 系近年来广东省单次发掘面积最大的考古项目

❤

南海卫城墙遗址。南方日报记者 龚名扬 摄

(记者/马新杰 王颖)2月25日,东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南海卫城墙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及南海卫城墙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计划。

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南海卫城墙遗址位于东莞市莞城街道,毗邻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迎恩门城楼,面积约1.5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是近年来广东省单次发掘面积最大的考古项目。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介绍,遗址内文化遗存丰富,清理出土明清时期城墙基址及其配套道路、排水道等设施,同时发现城内建筑基址群与生活用水井等遗迹。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宋代至民国时期的建筑构件及生活器物,共计小件360件、各类器物残片90箱。

本次考古最重要的发现即在遗址西部和北部发现的一号城墙基址。目前,已发掘部分为西城墙北段和北城墙西段,城墙基址整体保存状况较好,平面呈曲尺形,清理长度约100米。墙体宽约7.6米,内外两侧为红砂岩条石砌筑包边,中间包夹夯土。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宁康表示,城墙基址与史料“以石包墙”的记载相符,城墙和城砖尺寸符合明代卫城规制,且该段城墙毗邻迎恩门城门,其位置与文献记载的南海卫城基本相符,综合判断该段城墙应当为明代南海卫城墙。

作为明代广东海防体系“卫—所—寨”三级防御系统中的核心卫城,南海卫承担着广东中路海防体系中军事指挥中枢与海防前哨的双重职能。

曹劲表示,南海卫城墙遗址揭示了明代海防卫城的空间格局与营建规制,是明清海防考古研究的重要成果,实证了东莞作为“粤海第一门户”在明代军事海防体系的重要地位,填补了东莞古城遗址考古的空白,是岭南地区城市考古的重要收获。

本次发掘在城墙内侧揭露一组具有空间层级划分的排水系统遗存。该排水系统遗存采用三级分列设计:第一级排水道垂直于城墙内壁并由青砖砌筑;第二级排水道沿城墙走向延伸,采用红砂岩条石构筑;第三级排水道为穿越城墙底部的排洪总渠。

新闻发布会透露,东莞将依托南海卫城墙遗址,打造一座集中展示东莞城市发展历史、古代中国海防体系,兼具历史教育、生态涵养、休闲游憩、城市文化门户等功能的复合型城市考古遗址公园,既满足普通公园的公共服务、互动交流功能,也兼具考古科普及考古发掘工作延续的功能。2025年上半年,东莞将启动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工作,公园面积约2.5公顷。

(南方日报)

全球最大风轮叶片在东方装船出海

外媒:莫桑比克海岸船只沉没 已致90多人死亡

马宁向C罗出示黄牌

辽宁省凌海市发布大雾橙色预警_3

我国最大海上公务执法船“海巡09”轮首巡汕尾

河南省长葛市发布大雾黄色预警_1

中国女排举行公开课,蔡斌:有信心进入巴黎奥运会

宁夏银川:“塞上江南”迎来上万只越冬红嘴鸥

云南省各级各部门突出政治定位 推动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肉类化冻前,一定要做好这一步,否则吃掉一嘴的细菌

抢“鲜”通关!上海口岸今冬首艘“车厘子快线”货船运抵

春节聚餐,这3点不注意容易发生危险

东莞发现南海卫城墙遗址 系近年来广东省单次发掘面积最大的考古项目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潇洒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