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最后一潜

侠名

原标题:“蛟龙号”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最后一潜

“蛟龙号”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最后一潜
(图侵删)

  “维嘉海山是一座科研人员已经较为熟悉的海山,但今天的下潜依然令人印象深刻……海星、珊瑚等生物在海山山顶集中分布。”科考队员高伟参与了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最后一潜,走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载人舱,他激动地向中外科考队员分享今天的下潜见闻。

9月11日,科考队员张珊对下潜中采集到的生物样品进行观察分析。新华社记者王聿昊摄

  船时11日13时51分,“蛟龙号”在西太平洋海域维嘉海山结束5个半小时的海底作业,载着潜航员赵晟娅、张奕及科考队员高伟,从水深1783米的海底上浮。船时15时10分,“蛟龙号”回到支持母船“深海一号”后甲板,标志着本航次科考的18次下潜任务圆满完成。

这是结束下潜返回“深海一号”船后甲板的“蛟龙号”(9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王聿昊摄

  本次下潜带回的生物样品十分丰富,包括海星、海绵、黑珊瑚、海百合、海笔、海胆、海蛇尾等。下潜中还采集到16升海水、2块砾状结壳以及底层沉积物样品,完成了环境参数测量,拍摄了大量海底视频资料。

这是下潜中采集到的金柳珊瑚样品(9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王聿昊摄

  主驾驶赵晟娅告诉记者,今天的下潜中,“蛟龙号”在海底航行3.8公里,从水深2000米爬升至1783米。“我们在海山山顶发现了一只长有六个腕的海星,成为最后一潜的意外惊喜。”

9月11日,“蛟龙号”结束下潜返回“深海一号”船后甲板。新华社记者王聿昊摄

  航次首席科学家、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许学伟表示,航次起航以来,“蛟龙号”已在西太平洋多处海山和海盆开展18次下潜作业,搭载了数十名中外科学家探索深海。中外科考队员共同参航、共同下潜、共享样品、共享数据,有力推动了深海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研究。

9月11日,中外科考队员在下潜结束后合影。新华社记者王聿昊摄

  (王聿昊)

(新华网)

告别雨雪冰冻!中东部迎大回暖 升温日历看哪里温暖迎龙年

谋“新”重“质”,从文博会看福田文化产业新活力

湖北鹤峰暴雨致幼儿园被淹,应急:暑假无人员伤亡,水位已消退

宣城市近一个月内已有6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儋州供电局多措并举保障春节供电

回应美好生活需要所应有的德育

青海省刚察县发布寒潮黄色预警

2023年我国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回升

“村超”新赛季打响 三大看点可期

“目标是赢球!不要光想着自己” 新疆足球小将布置战术燃爆了

湖北省嘉鱼县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鹈鹕今日对阵太阳 英格拉姆和琼斯将迎来复出

“蛟龙号”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最后一潜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潇洒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