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差0.01毫米

到炮口的距离就差了将近400倍”
面对极其严苛的精度要求
先进的机器败下阵来
……
他打破常规、带头攻关
用双手擦亮“坦克之眼”
“数控机床做不到的
还是需要通过手工解决难题”
15式轻型坦克
是我国新一代“陆上猛虎”
配装新型105毫米坦克炮
身管更轻、威力更大
打击能力更精准
芯轴
正是15式轻坦打得准的核心部件
被喻为“坦克之眼”
这根芯轴直径10毫米、深120毫米
要求孔底精度误差
必须小于0.02毫米
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三分之一
面对这个新的攻坚任务
先进的数控机床败下阵来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江麓集团
车辆电器技能攻关组组长
高级铣工唐银波
决定打破常规
唐银波说:
“差0.01毫米
到炮口的距离就差了将近400倍
如果再到目标的话
就将近差了四五十米了
数控机床做不到的
还是需要我们通过手工的方式
去解决难题”
唐银波决定
将手工和机床两种优势结合起来
寻找突破瓶颈的办法
通过声音变化和微弱的反光
判断是否达到研磨标准
唐银波先要制作一个精密的砂轮
这种砂轮颗粒度极小、硬度大
搭配的杆细长
而越是细长的杆件越易弯、易震动
制作过程中
小砂轮很容易碎裂
唐银波精准把握着修磨砂轮的力道
若有一点手上功夫不到位
都会功亏一篑
接下来
唐银波反复修改图纸
做出了一套精密的手动磨削工具
能够确保砂轮与孔壁的间隙
保持0.2毫米左右
完全不触碰孔壁
高速运行的砂轮开始研磨孔底
唐银波精神高度集中
不断调整砂轮转速
通过声音的细微变化
和孔口几乎看不到的微弱反光
判断底面是否达到研磨标准
终于
车间里传来高兴的呼喊声
“达标了,0.01毫米
太不容易了,终于突破了!”
经过专业仪器测量
孔底精度达到0.01毫米
超过0.02毫米的工艺标准
也超出大家的预期
随后
唐银波和团队设计出一套
固定的专用工装
为武器装备提供了高精度保障
“能够把产品质量提升
相当于打赢了一场战争”
今年50岁的唐银波
已经与机床相伴了27年
他说铣工的最高追求
就是加工出最精密的零部件
为了0.01毫米的精度
他一直跟自己较劲
练就了一手绝活
用数控技术在鸡蛋上铣圆
同时不破坏其内膜
是唐银波带徒弟经常练习的项目
既检验技术又考验手上功夫
妻子何华说:
“他睡觉的时候讲梦话
都是他铣工专业方面的术语
只要他想把这件事情做好
他一定会把这个问题解决”
每周两次的手工与数控比赛
是唐银波的必修课
他和数控机床对比成果
精致度难分高下
日复一日地磨削之间
唐银波把自己磨成一把“技术尖刀”
经他之手解决的难题
成百上千
他破解了超薄钛板加工技术等难题
产品应用于航天、航空、核潜艇等领域
中国第一台履带空降战车
现役两栖装甲步兵战车
都是经他之手走向演训场
在唐银波看来
能够把产品质量提升
也相当于打赢了一场战争
“车间是第二战场
能工巧匠越多越好
生产出更精密的武器装备
助力国防事业”
致敬
来源:央视军事
深入推进“一体两翼三大工程”贵州法院以高质量数据会商服务高水平决策